喜报|李雪教授斩获中国青年创青春大赛金奖!

作者:陈梓荧 时间:25-11-21 16:53:25 点击数:

  11月20日,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创青春大赛(科技创新专项)在武汉圆满落幕。本届大赛共评选出创新组金奖项目10项。我校李雪教授团队申报的“钠启碳峰—功能性硬碳负极材料产业化破局者”项目,从全国9600余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,荣获金奖,成为云南省在本届大赛该赛道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项目。

 “创青春”系列活动是共青团服务青年创新创业的重要品牌。“创青春”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迄今已成功举办十二届,致力于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创业辅导、展示交流、资本对接、创业培训等全方位支持,打造团组织、青年创业者与社会创服机构共创、共享、共赢的青年创新创业嘉年华。

  本届“创青春”大赛(科技创新专项)由共青团中央、商务部、国家卫生健康委、国家税务总局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,以“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”为主题,重点关注人工智能、量子信息、集成电路、生命健康、脑科学、生物制造、空天科技、深地深海等具有前瞻性、战略性的前沿科技领域。

钠启碳峰—功能性硬碳负极材料产业化破局者

申报人:李雪

报送学院: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

项目简介:

   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浪潮中,钠离子电池凭借其本征安全性与资源普适性,正重塑新型储能产业格局。硬碳负极作为钠电池体系的核心材料,其产业化进程亟需颠覆性技术创新。当前,我国硬碳产业虽处于爆发前夜,却仍面临商业化成本高、热失控风险大等技术瓶颈。

  团队基于多年研发积累,立足国家新材料与新型储能战略的交汇点,围绕“双碳”目标下能源体系变革的重大需求,致力于破解锂资源“卡脖子”困境与西南生物质资源低值化利用的双重挑战,构建了“云南特色碳源—新型储能材料—绿色能源装备”全链条创新体系。

 项目独创“碳化一体化技术”与“环聚增效”技术路径,以云南沥青及废弃生物质为原料,开展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技术攻关,系统解决成本与安全难题,并深入揭示从前驱体结构、电化学界面到储能性能之间的内在机制,为沥青基与生物质基硬碳的短流程、宏量、可控制备提供理论支撑与关键技术保障。

项目三大核心技术均取得显著成效:

   借鉴造纸工艺的“分控三素减灰技术”,减少人力投入15%,降低综合成本30%;采用辐照处理的“自环聚增效技术”,提升材料容量10%,循环稳定性提高5%;运用“真空冶金碳化一体化技术”,降低生产能耗15%,成本再降30%。目前,团队已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,相关技术已在多家企业实现推广应用,展现出良好的产业化前景与经济效益。

  “中国硬碳,中国底气”。实现“中国碳”的自主可控,是团队不懈奋斗的目标。此次荣获全国金奖,既是对过往努力的肯定,更是对未来的激励。团队将继续深耕新能源材料领域,全力推动硬碳材料的产业化进程,为实现国家能源科技自立自强与“双碳”战略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。

(供稿:校团委)


版权所有©共青团昆明理工大学委员

地址: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景明南路727号